.jpg)
圖為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儋州峨蔓火山海岸路段
為慶祝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全線建成通車,海南交投舉辦了首屆“環島杯”征文大賽活動。各部門、下屬單位積極響應、廣泛參與,共征集到投稿征文作品27篇。通過邀請專業評委和公司領導評審,采取匿名評選的做法,共評選出征文一等獎作品1篇、二等獎作品2篇、三等獎3篇、優秀獎5篇。有詩情畫意、洋洋灑灑的散文,有情感熱烈、雄奇飄逸的詩歌,有峰回路轉、引人入勝的小說,或展現環島旅游公司項目建設成就,或展示道路建設者們的風采,或呈現旅游公路沿線優美自然風光,或展望旅游公路未來發展的美好圖景,各美其美,精彩紛呈,從各個角度充分展現了海南交投人眾志成城,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jpg)
圖為海南環島旅游公路萬寧正門嶺大橋路段
以下是獲獎作品展示
請大家繼續關注海南環島旅游公路
共同講好旅游公路故事
助力打造海島文化之路
假如東坡先生來到這里
——致敬火山海岸驛站項目的建設者
作者:置業公司 游曉良
站在火山海岸驛站的觀景臺上,我望向波濤洶涌的大海。我不禁想象,如果東坡先生重臨此地,他又會有何感想。1000多年前,蘇東坡先生被遠貶儋耳,在此地遠天偏之地,經歷了人生的沉浮,客居三年,親眼見證了這片土地獨特的山水風光。如今,若他再次踏上被他稱“海南萬里真吾鄉”的土地,面對眼前這座現代化的驛站建筑,他的內心又會涌起怎樣的感慨?
或許,他會驚嘆時代變遷之快,人類建筑技藝之高。鋼筋水泥取代瓦木土,高樓拔地而起,寬闊的旅游公路連接天際,使曾經的原始海岸變成了熱鬧非凡的景點。千年前他離瓊北歸渡海時曾嘆息“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如今必定會欣喜這片土地的煥然一新和日益繁榮。
或許,他會贊嘆這座建筑巧妙地利用了原始地貌。架空層中設置了各種富有趣味性的公共設施,既豐富了內部空間,也成為建筑的亮點。吊籃椅、遠眺臺、兒童蹦床、小講堂和遠眺臺等,將室內外景觀融為一體,極大滿足了游客的體驗需求。
或許,他會注意到,這座驛站的形態充分體現了與當地環境的和諧共生。銹紅色的混凝土、綠色的吊籃休閑區、藍色的兒童活動區,白色的屋頂和黑色火山巖鋪地,與儋州獨特的“五色三灣”相呼應。廣場以當地特色的火山巖礫石鋪地,海南島的特色植物點綴其中,將自然景觀融入其中,巧妙地利用了場地條件,又保留了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展示了火山海岸的獨特魅力。
東坡先生曾在詩中寫道:“倦客愁聞歸路遙,眼明飛閣俯長橋。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面對青蔥的樹林,掠過樹梢,登高遠眺,心曠神怡,面對大海,聆聽浪濤,世俗煩擾一掃而空,只剩心靈的開闊與自在。如今站在驛站的觀景臺上,可深切體會東坡先生當年困頓而豁達的心境。
站在這里,東坡先生定會贊嘆設計師的創造力與智慧。千年來此處的山川形勝依舊,但人類對其的利用和理解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驛站不僅提供休息服務,還是展示本地風貌的窗口。它將連接周邊景觀節點(如五彩灣、情人灣、龍門激浪等),促進本地旅游業發展,實現交通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既滿足了現代人的需求,又保留了自然風貌。它既是一個功能性的建筑,更是一處景觀,一段記憶。
驛站的建成,既是對東坡先生的致敬,也是對這片土地人文風貌的傳承發展。它將成為游客體驗海南文化的窗口,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未來,隨著旅游公路的延伸,會有更多這樣富有特色韻味的驛站出現在這座海島上。它們將串聯成一條文化之路,一條生態之路,一條充滿陽光和希望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們學習欣賞不同的風土人情,感受生命的韻律;在這條路上,我們堅持綠色環保,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這條路上,我們用真誠對待他人,傳遞正能量。
我相信這里的美景與詩意,將成為一種永恒的傳承。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可以停下來、放慢腳步、感受自然與人文的地方,它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每個人內心的渴望——對生活的熱愛,對他人的友善,對生命的珍視。
外一篇:
現世觀瀾
題記:若我蘇東坡,身負千年時光之重,忽穿越至今朝,立于現代之火山海岸驛站,俯瞰此番景致,當有所思,有所感,亦有所慨。下筆如有神,遂作此文,以表我心。我東坡老矣,忽夢歸于海岸之巔,目之所及,皆是異時之物。高樓闊路,如云中仙宮,車水馬龍,似織機之不歇。立于此驛站,心潮澎湃,余情未了,遂有感而發。海濤聲聲,歲月流轉。曾記得,我在石湖釣月,品茗于東坡,而今,踏足于火山之畔,見證人世滄桑,萬千思緒涌上心頭。此情此景,豈是塵世可有,分明是仙境一般。我望著那洶涌的波濤,仿佛看見了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卷走了多少英雄豪杰,又帶來了無盡的新奇與變化。火山,如古老的舞者,在變遷中跳躍,見證了生命的涅槃與復蘇。歷經億萬年的洗禮,火山的激情已消退,留下的卻是堅硬火山石的靜謐與美麗。這些石頭,雖經風霜雨雪的雕琢,卻依然保持著原始的姿態,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大自然的神秘。古人曾云:“天工開物,造化鐘神秀。”在凝視這些火山石時,我深感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這些石頭的奇特形狀與顏色,是自然的杰作,非人力所能及。它們如同自然界中的精靈,詮釋著大自然的奧秘與魅力。驛站之建筑,線條流暢,與自然相融,宛若海浪之姿,火山之力,盡顯其間。我想,若是我子由在此,必定也會贊嘆不已,而我,雖非匠人,亦能感受到匠心獨運之美。登高望遠,心曠神怡。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我雖已歷經滄海桑田,但此刻之我,仍感激涕零。感激時光賦予我穿越之緣,得以目睹此等美景;感激造物主于無形中,賜予人類智慧與勇氣,讓世界變得更加精彩。然而,我知道,這一切的輝煌背后,定有其付出與代價。正如我昔日在官場沉浮,明白得失成敗乃人生常態。今之世人,亦當如此,珍惜眼前,但不貪戀,知進退,方能長久。
時光荏苒,我東坡只是過客一名。今日之感,明日或成往事。但愿人間自有真情在,不枉此生一遇,不負此景一觀。
環島旅游公路 畫中千萬情
作者:環島旅游公路公司 梁華
不知不覺,2023年已快要結束,若是以往,這是很多人寫總結的時候,但今年有所不同,對于我們環島旅游公路的伙伴來說,我們即將開始翻開嶄新的一頁!經過兩年多建設,這條主線長988.2公里的“國家海岸一號風景道”,將在12月底主線全線通車。此刻心情既有感慨,又有激動。這條凝結著萬千建設者辛勤汗水和付出的“珍珠項鏈”,將佩戴在美麗海南島優雅的脖頸上,向整個世界發出誠摯的邀請。它有機串聯沿途約9類84段景觀區域、22個濱海岬角、25座燈塔、68個特色海灣、26個濱海渴湖、16片紅樹林、40個驛站、31家A級以上景區、21處旅游度假區、261處濱海名勝古跡,精心又慷慨的準備,熱情的等待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在這里看潮起潮落波瀾壯闊的海,吹溫暖濕潤來自熱帶的風,品嘗海南各地美味的特色美食,享受著大自然的禮遇和恩賜。能和越來越多的人分享海南島的安逸和美好,我想著就興奮非常,簡單的文字已不能描摹我內心的期待,我想拿起畫筆來!首先,我拿起熱情的紅色。環島旅游公路是喜悅的分享,是充滿活力的希望,如星星之火燎原一般,聯合環島旅游公路項目施工、監理、檢測等參建單位黨組織及沿線市縣鎮村地方黨組織組建黨建聯盟,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工程建設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相結合,推動施工生產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選購農副產品、就近提供就業崗位、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幫助駐地所在村鎮完善基礎設施……路所到之處,一面面黨旗隨風飄揚,村民臉上期待著的笑臉,今后的日子,紅紅火火,指日可待!接著,我試著抹上一縷橙。這不僅僅是落日余暉在海面上的粼粼微波,也不單單是田野里碩果累累等待采摘的果樹,而是筑牢安全基礎的一道保護線。在這條旅游公路上,“起重吊裝安全警戒區域太陽能紅外線聲光語音警報裝置的應用”和“車輛360安全監控影像裝置的應用”得到國家年度交通建設“微創新”成果評價,推廣應用裝配式安全梯籠、墩柱及蓋梁安全平臺,危險區語音播報系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安全網格化管理等安全生產“四新”技術三十余項,織密安全防護網,保護著每個游客和在地村民,“橙色”力量在行動。
黃色,我稍作點綴。它是調皮地藏在村民灶臺上的美味,香噴噴出爐的“文昌雞”和“加積鴨”,它是一車車裝運的瓜果和糧食,駛向遠方,又返回到孩童的存錢罐里。旅游公路讓外出尋工的人找到了不用離家千里也能賺到金幣的經營方式,改造陳舊的老宅,掛起“客如歸家”的民宿招牌,拾起大灶,燃起篝火,做好一道道海南特色菜。城市若有疲憊,鄉村燭光將驅散,城鄉間距變小,大手小手快快牽起。綠色和青色,我調和一塊,輕松下筆。環島旅游公路是一條串起自然景點的生態線路,在開工建設中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為紅樹林繞路、路改橋、為栗喉蜂虎停工3個月、在橋兩側建設徑流收集池、建設“蛙行道”,可持續發展,這是要留給子孫后代的財富,一半青山,一半海灣,穿行其中,人生享受,旅游公路還布局了全液冷超充電站,充電最快可達“一秒一公里”,為廣大新能源車主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充電新體驗,緩解“補能焦慮”,更加輕松享受這段路途。藍色,我留給永恒的天空和大海。沉靜、溫柔、瘋狂、治愈,皆是藍。海天一色最是治愈系。最讓我贊嘆,是文昌木蘭灣路段及風車海岸,細軟白沙灘,亞洲第一燈塔巍然佇立,扇葉緩動,時光流轉。最讓我沉迷,是濱海生活瓊海風箏沖浪基地,一杯莫吉托,搭配小夜曲。最讓我驚喜,儋州火山海岸驛站,火山主題,別致有趣。最讓我放松,是澄邁藍色海岸步行道,漫步中陶醉于碧藍海水,嶙峋怪石。紫色,我放在每個人的心里。別趕路,感受路。感受這輕盈的豐盛的放松的時光,海風輕拂,三兩好友,手捧杯茶,看云卷云舒,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帶上家人,重新認識這塊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去相鄰的村鎮采購驚喜,去少往的城市享受繁華和發展的便利。啊,我發現,我心中已然是一道煥發七彩的旅游路,我取下天空最美的顏色,全然投射于你的豐富,我已經迫不及待,準備好去趕海,去追風,去與晚霞擁抱了!
美哉,海南環島旅游公路
作者:環島旅游公路公司 張祥星